当前位置:

首页 营商环境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规范性文件 6月1日起施行

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规范性文件 6月1日起施行

浏览:8700 来源:首屏新闻 作者:许雨珂 时间:2025-05-07


4月22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为什么要制定《办法》?其内容有何特色亮点?5月7日,《办法》政策吹风会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曾吉明回答了这些问题。

曾吉明介绍,制定《办法》是发展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的要求,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活动的需要。


政策吹风会现场

从现有产业基础来说,四川是全国锂矿储量最丰富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将动力电池产业链纳入全省“建圈强链”,把四川打造成产业链最完整、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同时,四川现有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11家、回收服务网点512个,综合利用能力约6.9万吨,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从技术发展趋势来说,四川已集聚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吴锋院士创新中心等技术团队;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积极成效。

从未来市场前景来说,截至2024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0.2万辆,增长56.4%,特别是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一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93.25万辆,增长了48.7%,预计未来2—3年四川省废旧动力电池将迎来第一轮大规模“退役潮”,回收利用市场前景广阔。

从国际形势来看,欧盟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设置“碳壁垒”,对锂电池回收效率提出“到2025年锂电池回收效率达65%;2030年提升至70%”的硬性指标,亟须规范回收利用活动、提升回收技术水平。据专家分析,用回收材料生产电池,可降低碳排放30%以上,对突破“碳壁垒”有着重要作用。

从四川省现状来看,四川虽然是全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份,但符合国家综合利用规范条件的企业仅2家,仅占全国的1.2%。这反映出四川省行业规范化发展对比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回收、贮存、运输各环节的不规范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从市场环境来看,由于市场成本等原因,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散乱的“小作坊”。以三元锂电池为例,“小作坊”收购价较正规企业高出约15%,因此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但由于“小作坊”不具备规范条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此背景下,《办法》应运而生,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办法》共7章27条,从区域中心建设、回收利用规范、鼓励支持措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为规范全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供制度支撑。记者现场了解到,《办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亮点内容。

通过源头管控确保废旧动力电池进入正规途径。《办法》明确要求废旧动力电池应交售给回收服务网点或综合利用企业,创新提出建设集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储运、拆解、检测、维修、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多功能的区域中心,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应收尽收、就近回收、就近利用。

通过过程控制确保回收利用活动符合规范要求。《办法》从废旧动力电池产生“起点”到综合利用“终点”全生命周期作出规定,要求移交、回收、运输、综合利用等各环节均应符合国、省相关要求,并由生态环境、商务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同时,在全国率先提出培育省级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发挥优质企业示范作用,带动提升行业整体规范水平。

通过压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完善回收服务网络。《办法》要求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等依法承担回收责任、履行回收义务,规定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等应按国家要求自建、共建或委托建设回收服务网点,提出区域中心应加强对区域内回收服务网点的整合优化,构建与废旧动力电池规模相匹配的回收网络。

曾吉明透露,在后续重点工作上,四川将综合考虑区域内现有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退役动力电池规模等多种因素,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按照“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思路试点建设4—5个区域中心。目前,已起草区域中心建设方案,将于近期印发。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起草《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明确省内‘白名单’企业的技术标准、安全环保要求等,通过遴选培育一批水平高、行业带动作用显著的标杆企业,淘汰一些不规范、技术水平低、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曾吉明表示,目前,已形成初步文稿,后续将征求各地、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届时也欢迎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阪世博会 川日企业12个项目现场签约

电话:028-85177758 18980687036 1734019974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锦里中路12号彩虹大厦406室

版权所有:巴蜀智库 Copyright ©2020-2025 by www.bs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8228号-1 川公安备 51010502010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