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蜀道,古代由当时的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那么,保护传承弘扬蜀道文化应当如何做?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副市长刘素英
谈保护:
生态与文化并重 守护千年蜀道
广元是古蜀道上的一座文化名城,蜀道核心区域有300多公里分布在广元境内,包括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这里,还拥有形制最完整、景观最唯美、保存最原真的剑门蜀道。
“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副市长刘素英介绍,从明代开始实行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制度,到现代实行的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人管护制度,广元对8000多株古柏进行了精心保护。同时,广元还加强了立法工作,出台了《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为蜀道保护提供了刚性约束。
就在不久前,广元市剑阁县开启了一场主动为古柏“让路”的线路迁改行动。在剑阁县龙源镇江石村,一株株树龄超千年的古柏枝繁叶茂。为避开古柏安全生长范围,剑阁县供电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全面排查邻近古柏的输配电线路隐患,并建立专项台账。通过线路改道、电缆入地、新增配变布点等举措,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保障古柏群与电力设施协同安全。
然而,保护千年古蜀道,绝非仅局限于生态范围,传承发扬蜀道文化,同样是保护古蜀道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素英表示,近年来,广元在推动蜀道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牵头成立了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联盟和“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共同推进川陕甘渝蜀道保护利用,举办了大蜀道文化旅游活动周、中国(广元)女儿节、徒步古蜀道等活动,助力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广元蜀道翠云廊生态博物馆正式挂牌。这是四川省首家生态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蜀道文化和生态保护的窗口。此外,广元还有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的明月峡,集鸟道、栈道、纤夫道、水道、公路、铁路等古今6道于一峡通行,展示了蜀道沿线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谈建议:
以法护航!四省市协同构筑保护长城
“立法工作对于蜀道保护至关重要。”在刘素英看来,只有用法律来约束,才能让蜀道得到更好的保护。由于蜀道跨越陕西、四川、重庆、甘肃四省(市),需要各方联动,建立有效机制,共同推进保护工作。
刘素英认为,在立法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蜀道上文物和资源的统计工作,建档成册。其次,要深入蜀道进行调研,了解保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在立法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提高立法效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刘素英提议,“我们可以共同建立一个保护的协调机构,制定每年、每个阶段的工作清单,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力有序地推进保护工作。同时,建立专项资金为蜀道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蜀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刘素英满怀期待地说,“保护好它,我们的文化内涵才更加丰富多彩,旅游景区看点也会更多。这将吸引更多人来四川旅游观光,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