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给予我们极大的发展信心!”1月25日,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简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呈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曾经,无数人为一碗远近闻名的羊肉汤来到简阳,而现在,简阳早已有了更多产业新“名片”。
2023年,简阳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87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2亿元,增长6.0%……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其立足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果。
简阳城市图
“东双简”组合“出道”
构建临空产业新格局
2021年6月27日,位于简阳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苏呈祥介绍,近年来,简阳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流量效应,着力培育临空经济新优势,抢抓成都市“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重大战略部署,联动双流区、东部新区共同挖掘临空经济战略资源,共同承担服务“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的使命。“东双简”组合应运而生,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创新自贸协同方式、共促现代产业发展。
近两个月以来,双流与简阳一同走进了长三角、大湾区,密集开展联合招商引智活动,畅谈机遇与未来。在2023年简阳市结对联动招商引智促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签约的12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达150亿元。签约的同时,携手联动的信号已在高调释放。
同时,建设海关监管“简阳仓”也是“东双简”推动自贸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简阳仓’建成后,企业不仅能顺利开展国际业务,还将分别享受简阳市与双流区的政策支持。”苏呈祥说道。
作为“东双简”联动发展的主要承载区,简阳临空商务智造重点片区,由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高铁片区和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东部社区共同构成。
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高铁片区内不仅有高铁站,与天府国际机场也只有5公里的直线距离,是距天府国际机场最近的城市建成区,“东双简”在这一片区会共同围绕服务机场人群进行服务业布局,如针对飞行员、乘务人员所布局的培训服务;针对旅客人群将引入特色文旅项目、特色街区;未来还会发展总部经济、会议会展等。
产业强市
打造成都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
制造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当前,简阳正借势拼劲,以“智造”全力推进制造强市,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简阳新画卷。
苏呈祥表示,简阳市把握成都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大机遇,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把发展新能源、新型建材、基础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氢能装备、无人机动力系统、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从“制造”到“智造”,乘势聚能、建圈强链,推动制造业量质双提升。
位于简阳的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当前正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新型材料、航天装备、数字产业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成都东部区域智能制造高地。目前,该功能区已入驻四川空分、港通医疗、川力机械等智能制造头部企业,中国五冶、华西集团等新型(建筑)材料链主企业,航天科技等航天装备高能级企业,立昂科技、四川数产等数字产业代表性企业。
2023年,简阳市还立足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关键“补链”环节,围绕新能源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精密结构件等强链补链错位协同招引。
“下一步,简阳将积极抢抓成渝共同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备份基地机遇,立足空间承载优势,持续推进高能级项目招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成都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苏呈祥表示,简阳市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推动新能源、新型建材、基础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二是实施内培外引攻坚行动,大力培育招引氢能装备、无人机动力系统、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着力增强工业发展承载能力,突出宜业宜居、智慧韧性,重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功能区基础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