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巴蜀智库内参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

浏览:208614 来源:本网新闻中心 作者:四川大学教授、博士、博导 丁显平 时间:2021-12-20


2016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时强调:“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健康根基。

国家卫健委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各项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疾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一步一步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催化剂,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健康产业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需求,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大健康产业作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代表新科技革命趋势。

健康中国秉持的理念

“四全”大健康理念:全人群覆盖(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非健康人群);

全价值链条(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养护);

全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到生命死亡的全过程);

全方位呵护(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道德健康)。

健康核心要义:

医疗是健康的末端,预防是关键,自我管理是实现健康的重要途径。

中国供需矛盾:

每年约有600-700万人死于慢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已成为主要死因,其中心脑血管病最甚,每年耗资3000亿人民币;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1.14亿;中国2015年新增约429.2万癌症病例;病患的诊疗率、住院率、病床使用率等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健康产业分类: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4月颁布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共分为13大类;大健康产业按产品、服务、设施、金融可分为几百个细分行业。

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总理号召全民共筑健康梦;百姓齐盼健康好生活,健康消费需求已点燃。

1、投资指引  铸就梦想

2017年4月马云花10亿创办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医院,之后更是声势浩大地卖保健品,凸显了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

2017年8月万达狂砸1440亿元布局医疗,成立大健康集团。

2017年9月华润置地大规模布局医疗、养老和大健康产业。

2017年10月 泰禾集团宣布5年投资500亿做健康医疗的战略思路。

2017年泰康规划投资232亿,在8个核心城市投资建设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医养社区,并配建康复医院(诊所)。

2017年11月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好医生”就其10亿美元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与投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进行接洽。

2017年12月恒大健康集团在广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将酝酿许久的“恒大养生谷”正式推出,旨在打造恒大标准下的养生胜地。

此外,雷军打造了身体健康监测的小米手环、小米体重计,探索大健康数据;腾讯整合执业医生资源,上线健康咨询业务;百度也开发了百度健康……各行各业大佬纷纷通过自建或投资并购、跨界合作等形式杀入大健康这片战场。

2、政策支持 践行梦想

2014年将全民健康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中;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17年健康中国再度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中,不仅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3、健康产业发展前景,未来已来

13亿人口潜在消费市场巨大;

13亿庞大的人群所蕴含的潜在消费力、购买力,将使中国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最大市场;

超3亿老年人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老人对健康需求的关注越来越高;

5亿慢性疾病人群,数目呈现倍增趋势;

慢性病(心血管病、各种肿瘤、高血压、高血糖等)占整个疾病死亡率的85%,未来如果不防不控,数目将呈倍增趋势;

16万亿资本狂欢。“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

未来健康事业,将是人人都需要的事业;

真正从事这个领域的人,都将为社会提供帮助,成为人们的福星。新的模式正在形成,成为传统医疗的补充和部分替代;

大健康产业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直销也会伴随大健康产业逐步壮大,在未来的几年,互联网+直销大健康将会迎来井喷式发展。

4、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

1)、养老产业。

2020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产业受益,以每位老人每年消费1万元计算,目前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全国60岁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从2015年到2020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国人养老观念的改变,老年人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以GDP增速作为老年人均年消费金额增长率计算,假设未来五年GDP复合增长率为6.5%,那么到2020年,则每位老人每年消费金额约为1.37万元,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

面对超2万亿市场规模,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金融保险、养老日用品、养老娱乐以及养老教育六大领域。

2)、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超500亿市场空缺有待填补。

我国健康管理市场潜在规模大约600亿元,而现阶段仅完成了30亿左右,超过500亿市场空缺有待填补,健康管理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其中体检中心、体外诊断、微量元素检测、生殖健康、中医养生、月子中心和康复中心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领域。

3)、商业医保。

未来十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8万亿元。

商业医保是朝阳产业,医疗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预计未来十年有望达1.8万亿元。

随着政府对大病医疗保险建设的推进,大病医疗保险的保费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上半年大病医疗保险保费约172亿元,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156亿元。在大病医疗保险领域,中国人寿和人保集团基本瓜分了整个市场,中国人寿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人保集团紧随其后,2014年全年市场份额为42%,2015年上半年提升至45%。

4)、医疗美容。

2019年医疗美容达到了1100亿元的规模。

2015年中国整形手术占据了全球总量的16%以上,成为全球第三整容大国。女性是医疗美容主力军,占消费者的83%,而且医疗美容消费群体年龄年轻化趋势明显。

2009-2015年,我国医疗美容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速度,其中非手术医疗美容增速高于全行业整体,达到18.9%,手术医疗美容增速只有10.7%。我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高度分散,有超过24000家医疗美容机构及诊所。

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科室占据市场份额的34%,民营单店经营占26%,民营连锁经营占21%,还有19%为非法美容沙龙。

5)、在线医疗。

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呈指数增长态势。

近几年,国内在线医疗发展迅速,2014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为108.8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超170亿元,预计未来3-5年将有望突破500亿元。

2010年之前,在线医疗领域获投资非常少,2010年之后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且投资轮数多为种子天使轮。可见,我国在线医疗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6)、养生旅游。

未来五年养生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

养生旅游占总旅游交易规模的1%左右,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为41300亿元,养生旅游的交易规模约为400亿元。

现阶段,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五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从地域角度来看,以珠三角地域养生市场为主,辐射海外华人及亚洲市场;

从年龄角度来看,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中年为辅,中老年市场的休闲度假消费数量较大,消费诉求多为医疗、延年益寿;

从性别角度来看,以女性市场为主,养生保健消费较大,其养生商品的购买力较强;

从商务市场看,养生保健消费量大,对养生餐饮消费要求较高。消费者较为注重生态养生场所的档次规格,消费额较高。

7)、智慧医疗。

未来五年智慧医疗年复合增长率或在30%左右。

我国约47%的医院已经制定全面信息化规划,约95%的医院制定了部分或全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目前国内人均医疗信息化投入约为2.5美元,相比美国人均医疗信息化近85美元的水平,仅为美国的3%。2015年我国智慧医疗的市场规模约为260亿,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或在30%左右,到2020年底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000亿元。

医院信息化(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化(区域卫生系统)、健康管理信息化(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最重要的三个子板块,共同组成了智慧医疗的金字塔。

8)、康复医疗。

2020年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00亿元左右。

预测至2020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速不低于20%。

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005年0.8万亿增长到2015年3.9万亿,占GDP比重稳步上涨;入院人数也从0.7亿增长到2亿,人均卫生费用翻两番,行业空间巨大。

目前康复资源主要分布在残联、卫生、人事及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以及社会机构六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虽然需求巨大,但体系不完善,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为3800家,占比28.4%,康复床位数98992,占比2.2%,康复医护人员数39833,占比0.72%,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

此外,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康复机构规模小、档次低、数量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康复机构定位不明确,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9)、医药电商。

2020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有望达1100亿。

中国医药电商现在仍处于成长初期,政府对于处方药销售监管严格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中国网上药店市场的总体规模由2011年的4亿元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152亿元,五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1.67%。中国医药电商的渗透率目前仅为0.35%,未来五年,医药电商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0%以上,至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

目前医药电商所售商品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计生用品、医药和保健品四大类。未来医药物流必将走向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模式会成为医药物流的主要模式,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将会带动医药冷链物流需求,为该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10)、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基因测序仪增速已经放缓,预计到2020年测序仪的复合增长率是15.4%;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全球市场(目前测序行业最大的难点和瓶颈),2012-2018复合增长率23%。下游应用市场以科学研究为主,肿瘤检测占下游最大的市场份额,下游应用市场开拓也是未来基因测序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

5、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特点

1)、社交礼仪或多或少出现新理念、新时尚、新演化。

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将会不断增强,社交礼仪方式、交流往来形式将会有所改变。

戴口罩、戴手套、远社交、少握手、多热情将会成为新趋势、新时尚。

2)、医药制造、医用防护产品、医疗器械、医疗检测、医用发明、新疫苗、干细胞将会成为投资热土、产业热门。通过新冠疫情,人们对生命更加珍视,通过新冠疫情,暴露出医用物质短缺,通过新冠疫情,暴露出世界茫茫人海,更多需要医用物质、更加需要医疗服务、更加需要先进医疗、更加需要个人防护。

新医药、新器械、新检测、新生物、新发明、新疫苗、新防护将会成为投资热土、产业热门、新兴产业。资金流、人才流、资源流、数据流、产业链、供给链将会向这方面倾斜。

3)、中医药发展的软环境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浙江省使用中医治疗肺炎的覆盖率达到了67%,上海90%的患者都采用了中医治疗的方法,陕西省中医医院研制出了治疗轻症和疑似病人的方案。北京有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痊愈出院,而这两例患者都是中药和对症治疗痊愈的。这次武汉疫情,国家也派出了一批中医专家参与治疗,多地发布了针对新冠状病毒的中医治疗和预防药方,效果非常明显,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之一,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提高免疫力,日常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免疫力弱的老年人可以说经受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免疫力弱,老年人成为了主要的死亡人群。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认为,对于绝大多数身体正常但面临疫情风险的人们,使用增强免疫力的保健产品、干细胞、细胞治疗等是一项最好的选择。增强免疫力的产品有益生菌益生元、低聚肽、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干细胞、细胞因子和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

5)、加强全民健康普及。

国家卫健委的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总水平是17.06%,根据“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国民的健康素养要分别达到高于22%和30%的水平。今天我国大多数人的健康素养距离这个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健康素养偏低。

公众健康素养偏低,就会出现无知和误知。这导致:要么讳疾忌医极力回避,不接受治疗;要么极度恐慌如临大敌,盲从各种谣言、广告、偏方,上当受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给我国居民来了一场实战教学,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国民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未来仍需大力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普及健康观念。



附:丁显平简介

丁显平,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大健康产业协会会长,我国著名的优生遗传学专家,长期从事人类及医学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页无正文)



信息公开类别:公开


送: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及相关单位


主编:刘汉臣       执行主编: 伏芝勇      编务:杨燕


巴蜀智库专家源:省社会科学院、川大、西南财大、川农大、成都理工大学等


巴蜀智库专家委员会秘书处        2020年11月16日编印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64号 113室

网址:www.zdxn.org.cn     邮箱:zgdcxnzx@163.com

电话:028-85511422     13980884303   18980687036


上一篇: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基层人民法院司法的公平公正很关键 下一篇:2020年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示范社区暨示范居民小区群众满意度 调查报告(节选)

电话:028-85177758 18980687036 1734019974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锦里中路12号彩虹大厦406室

版权所有:巴蜀智库 Copyright ©2020-2025 by www.bsz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8228号-1 川公安备 51010502010511号